46 能走完1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;(4-5
訓練目的:加強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,增進動作企畫能力。
訓練要求:孩子能獨自走完一個有5項步驟的障礙路徑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只設置2-3個障礙物(跨過玩具、繞過椅子、爬過桌子)。 B 設置5個障礙物,引入獎勵物。
幫助給予:開始時成人先做示範,然後陪同孩子一起進行訓練,要有及時、足夠的身體和口頭提示;鼓勵孩子自己做,並給予適當的提示;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訓練。

47 能用腳尖站立10次,48 每次站立3秒鐘;(4-5
訓練目的:腿部運動能力、重心及平衡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雙腳腳跟著地,腳尖掂起地站立,每次站立3秒鐘時間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讓孩子扶著牆壁或椅背站立;讓孩子嘗試徒手站立。
幫助給予:可以在牆壁上孩子掂腳可觸及的地方挂一獎勵物,鼓勵孩子掂起腳去拿取;給孩子數數,讓他/她知道要站多長時間。

49 能在20釐米寬,50 10釐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51 保持平衡;(3-4
訓練目的:增進孩子的平衡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在不扶持,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走,走過規定尺寸的平衡木。
難度設置:只走一半的距離;走完全程;單手持物走;雙手持物走。
幫助給予:開始時成人需要反復做示範,並跟在孩子後邊走,給予身體協助,如拉著孩子雙手或扶其雙肩;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,孩子行走時拉著他/她的一隻手給予扶持;只在需要時給予扶持。

52 能連續拍球3次而53 球不54 彈走;(4-5
訓練目的:加強手臂的控制能力,發展手眼協調能力。
訓練要求:孩子能連續拍3次中型球(籃球大小的球)。
難度設置:只拍1次;2-3次;
幫助給予:1訓練者拍一下,等球彈起後把著孩子的手拍一下;把著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-3下,球要儘量彈高,便於孩子的手有足夠的時間調節

55 揮動球拍打懸挂在兒童肩膀水平位置的懸挂物(玩具或挂球);(4-5
訓練目的:手眼協調能力,動作企畫能力,空間概念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用兒童羽毛球拍或者吹漲氣的棒球棍,揮拍(棒)打前方孩子肩膀高的懸挂物。
難度設置:先讓孩子練習揮拍(棒)的姿勢;手把手地教孩子擊中懸挂物體;讓孩子獨立練習;D讓孩子連續練習。
幫助給予:——

56 雙腳被提起時,57 可用雙手向前走路;(4-5
訓練目的:增強手臂力量和協調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兒童趴在地上,雙手和雙膝接觸地面,成人則在兒童身後握其雙足足踝,示意兒童用雙手交替運動往前爬。
難度設置:先讓兒童習慣被提起雙腳的姿勢;鼓勵兒童向前走1-2步;訓練至兒童能自如地向前走。
幫助給予: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孩子習慣被短暫提起雙腳的姿勢和感覺;延長提起孩子雙腳的時間;鼓勵孩子嘗試向前走,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歡的方法來強化。

58 跑向滾動著的球,59 把球向前踢;(4-5
訓練目的:動作企畫能力、方向感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邊跑邊踢滾到他/她腳下的中型或小型球。
難度設置:先用中型球練習,孩子的技巧熟練後再用小型球練習;B開始時訓練人員以極慢的速度把球滾到孩子腳下並示意孩子踢球。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身體幫助及提示,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後一手扶著他/她的身體,一手(或腳)推動他/她的右腳。
幫助給予:——

60 雙手接住從1遠彈來的中型球;(4-5
訓練目的:手眼協調能力和運動企畫能力。
訓練要求:孩子能接住訓練者從約1遠的地方扔到地上彈起來的中型球(籃球大小的球)。
難度設置:距離設短一點,並且讓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後手把手地教,邊教邊把要點告訴孩子;幫助者站在孩子身後,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身體協助; 3 距離逐漸增大,儘量讓孩子自己嘗試接球;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難,可換成大型球,等孩子的技能熟練後再換成中型球。
幫助給予:——

61 雙手各持一球走直線2;(4-5
訓練目的:
訓練要求:讓兒童兩手側平舉,掌心向上,兩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線路線行走。
難度設置:A開始時可先不讓孩子拿球,徒手走;B孩子的技能掌握後讓其嘗試持球並且腳尖跟著腳跟行走;
幫助給予:不能單獨完成的孩子家長可跟在其身後,給予身體指導;

62 用腳尖向前行3;(4-5
訓練目的: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掂起腳尖向前走約3的路程。
難度設置:只走2-3步路的距離;逐漸地增加走的距離直到達標。
幫助給予:站在孩子前面扶著他/她的雙手;只在有需要時才給予及時的幫助;在終點處放置獎勵物鼓勵孩子堅持走到終點。

63 單腳向前跳5步;(4-5
訓練目的:訓練身體的平衡能力及雙腿的肌肉控制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擡起一隻腳,向前方位置跳躍5步路的距離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先讓孩子習慣保持擡起一隻腳在空中數秒的姿勢;鼓勵孩子單腳向前跳躍一步,可以在前方放置獎勵物;鼓勵孩子增加跳躍的次數。
幫助給予:跟孩子一起跳,營造寬鬆的氣氛讓孩子消除緊張情緒,願意參加遊戲;隨時在孩子需要時給予恰到好處的幫助,無論是身體或是口頭的幫助;及時引入獎勵的方法來表揚和鼓勵孩子的嘗試。

64 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體平衡;(4-5
訓練目的:練習伸展和保持平衡,協調身體,控制重心力,建立前庭感覺機能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坐在丁字椅上,保持身體平衡。
難度設置:A先讓孩子坐在丁字椅上,雙手放在腿上,保持雙腿垂直,腰幹挺直的坐姿勢。B家長蹲下與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傳球遊戲;C讓孩子右手前平舉,右腳向上踢並碰到手心。再換成左手重復以上遊戲。
幫助給予:開始時家長可給予身體指導,幫助孩子學會保持平衡,然後在每一個(難度)環節中給予適當的幫助,直至該環節通過,再進入下一環節的訓練。

65 照鏡子遊戲;(4-5
訓練目的:訓練空間方位知覺。
訓練要求:家長和孩子並排站在大鏡子前面,家長做一個動作,讓孩子模仿。動作以點頭,雙手在身體的上下、左右、前後拍手,左右前後移動身體以及轉身等動作爲主。
難度設置:A開始時家長的動作要做得慢些並多次重復動作;B如果孩子的表達能力強,可讓孩子邊模仿邊說出動作的方位。
幫助給予:家長邊做邊說出動作的方位,孩子無法跟上便用身體指導。逐漸地撤銷提示,並且加快動作的速度。

66 吊床遊戲;(4-5
訓練目的:調節前庭感覺系統。 
訓練要求:讓孩子躺在吊床上,兩位成人將吊床前後擺動。
難度設置:A讓孩子仰臥在吊床上,必要時請第三位成人協助。B讓孩子俯臥在吊床上,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,前後搖晃時讓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。
幫助給予:孩子在初始時可能會緊張,請家長蹲下給予安撫,避免孩子在吊床內掙扎。如果孩子無法取得前方的玩具,家長可把玩具握在手裏,等孩子靠近時放到他/她手中。

67 療球—平衡調整;(4-5
訓練目的:放鬆、平衡、協調、肌力、速度感、調整肌張力、促進保護反應。 
訓練要求:仰臥/俯臥於治療球上,手腳均離地,捉握雙手/雙腳;注意手握關節的位置;能放鬆手腳屈伸自如;控制─部位、力量、速度、重心。 
難度設置:A前後左右各方向的移動彈動;B雙手的交互屈伸。(靠近時彎曲。推出時伸直)前後移動及直線加速;C雙腳的交互屈伸(同B);D抑制異常機張力的移動彈動;E雙手或雙腳撐地維持平衡;F倒置雙手迅速撐地的反應;G倒置運動(手不撐地);H訓練者用腳將治療球挑高大大彈動,以達垂直運動的目的。 
幫助給予: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。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,請以鼓勵、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,不要強迫配合,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,效果適得其反。

59.治療球—肌力訓練;(4-5
訓練目的:肌力、速度等。 
訓練要求:仰臥/俯臥/站立;(1)以傾斜度控制難易度;(2)運動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~九十時實施。 
難度設置:(1)治療球上側滾翻;(2)仰臥擡頭訓練加強頸屈肌; (3)仰臥起坐; (4)俯臥撐雙臂屈伸;(5)俯臥後弓身; (6)仰臥/俯臥擡腿;(7)站立治療球上用腳彈跳;(8)球靠牆,面對或側對球站立,單足舉腿置於球上; (9)坐在治療球上,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。
幫助給予: :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。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,請以鼓勵、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,不要強迫配合,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,效果適得其反。

60.治療球—月球遊戲;(4-5
訓練目的:體能要素的提升,身體意識的培養,興趣與幸福感等。
訓練要求:家長與孩子對面而坐,家長把球遞給兒童,鼓勵兒童把球同樣遞給家長。循序漸進,配合音樂,配合協助,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學習。 
難度設置:(1)以治療球壓擠全身;(2)推大籠球前進,或撥球後退走;(3)依規定路線推球前進或回避障礙物推球前進;(4)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;
幫助給予: :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。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,請以鼓勵、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,不要強迫配合,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,效果適得其反。

61 用力拉著繩子時,62 仍能拉動繩子;(5-6
訓練目的:增進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進全身肌肉的發展。
訓練要求:成人用力拉繩子的一端,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動繩子。
難度設置:成人開始時只稍微用力拉著繩子,讓孩子容易拉動繩子;成人用力地拉著繩子,鼓勵孩子用力拉動繩子。
幫助給予:可在地板上兩人之間畫一橫線,孩子把成人拉過橫線就得獎;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的嘗試和成功;訓練時,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,避免孩子因不當用力而受傷。

63 雙腳跳過一條慢慢地擺動著的繩子5次;(5-6
訓練目的:提供前庭刺激,訓練計畫動作能力。
訓練要求:將一條約兩米長的粗繩子固定在離地面10釐米處,上下或左右搖動繩索,使其象蛇一樣扭動,讓孩子雙腳離地地從上面跳過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可慢慢地擺動,動作幅度要小允許孩子偶爾碰到繩子;快速地擺動,動作幅度大,讓孩子儘量不要碰到繩子。
幫助給予:——

64 跳腳印;
訓練目的:訓練兩側性、空間距離、平衡、協調、柔軟、眼─手協調、注意力、抑制異常 肌張力、矯正姿勢(內外旋、內外反)、步態訓練。
訓練要求:按照圖形所示,雙腳立定跳向下一目標腳印。
難度設置:A可先用雙腳交替走幾回,讓孩子熟悉大致的距離。B雙腳立定跳,按圖形要求跳;C聽著家長的口令(指令)跳;
幫助給予: 開始時家可站在孩子身後,雙手扶著孩子的腋下幫助其完成淩空雙腳跳起和落下的姿勢,指導孩子跳向下一目標,等孩子的判斷和目測水平提高後讓其自行練習,家長只給予口頭提示即可。

65 能在雙腳離地時,66 雙手同67 時拍一下;(5-6
訓練目的:加強手臂和腿的協調能力。
訓練要求:孩子能在雙腳跳離地面的同時雙手舉過頭頂拍一下。
難度設置:先熟練雙腳跳;再在跳的同時鼓勵孩子拍手。
幫助給予: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;給孩子做示範,邊做邊講解;3鼓勵孩子獨立完成,只在需要時給予適當的提示。

68 拿著不同69 的物件走過20釐米寬的平衡木;(5-6
訓練目的: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拿著不同的物件走過平衡木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拿小件的物品;逐漸地拿大件的物品;
幫助給予: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,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,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。

70 手抱大型物擋住視線還能走至少3遠;(5-6
訓練目的:改善孩子的身體控制及平衡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拿著或雙手抱著大型的物件向前走。
難度設置:選擇重量適中的物品做訓練。
幫助給予:注意隨時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前面的方向,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,隨時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況發生。

71 能兩眼睜開雙臂伸直(或交叉胸前)單腳站立5秒;(5-6
訓練目的: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。
訓練要求:孩子睜開眼睛(或者雙手交叉在胸前),單腳站立5秒鐘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先練習雙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;然後練習雙手交叉在胸前站立。
幫助給予: 1 如果孩子開始時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,可以讓他/她先嘗試扶著椅背或握著訓練者的手站立5秒;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長進,則要求他/她只在需要時才扶持;在孩子前方視平線的位置給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/她看的東西來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;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給予適當的身體協助。

72 能兩眼閉合雙臂伸直(或交叉胸前)單腳站立5秒;(5-6
訓練目的:身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。
訓練要求:孩子閉著眼睛(或者雙手交叉在胸前),單腳站立5秒鐘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先練習雙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;然後練習雙手交叉在胸前站立。
幫助給予:1如果孩子無法自覺地閉上眼睛,可嘗試用布蒙上他/她的眼睛。如果孩子不願意,先讓他/她嘗試習慣不練習的時候蒙上眼睛的感覺;充分運用獎勵的原則來激發孩子的合作性;3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給予適當的身體協助。

73 滾筒遊戲(3-4
訓練目的:調節中心與平衡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俯臥在豆球上,前方放置一玩具,讓孩子雙手前後劃動,雙大腿貼住豆球,探身取玩具。 
難度設置:A開始時只要求孩子俯臥在球上;B鼓勵孩子雙手前後劃動,家長應用手扶著豆球,幫助孩子均勻用力,避免球滑離孩子的身體。C鼓勵孩子邊劃動雙手,邊向前移動,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讓球滑走。
幫助給予:完全身體指導;必要時給予身體指導;

74 袋鼠跳;(5-6
訓練目的:強化前庭刺激,控制過敏資訊。
訓練要求:孩子站在袋中,雙手提起袋邊,雙腳同時向前跳。
難度設置:A只要求分段跳,每次跳2-3步的距離;B撤銷身體指導,要求一次性跳1-2的距離;
幫助給予:在A階段要求給予全程身體指導,直至孩子技巧純熟。

71.平衡與協調;(5-6
訓練目的:平衡、協調、肌力等。
訓練要求:仰臥/俯臥。
難度設置:(1)仰臥雙腳著地,雙腿屈伸;(2)俯臥雙腳著地,雙腿屈伸;(3)俯臥雙手著地,雙腿屈伸;(4)仰臥雙手著地,雙腿屈伸;(5)仰臥/俯臥雙手做模仿或規定動作; (6)仰臥/俯臥雙腳做模仿或規定動作;(7)俯靠治療球,雙手抱起治療球並推出;(8)仰臥墊上,雙腳屈腿或直腿將球夾起。 
幫助給予:(1)每一動作次數或時間不能太久(視其肌張力而定);(2)動作由易而難、次數時間由少到多;(3)注意協助(他動─協動─主動)。全程由家長身體指導完成。如果孩子出現緊張或抗拒的情況,請以鼓勵、引導方式取得其配合爲主,不要強迫配合,以免造成孩子肌肉過度緊張,效果適得其反。

72.抓癢;(1-2
訓練目的:觸覺刺激,減輕觸覺過敏,促使大腦細胞活躍,改善腦細胞之間聯繫,促進全身趨於平衡。
訓練要求:抓撓孩子的腳心,重點是腳心不著地的那部分。每次做1~2分鐘,每天4~5次,如果孩子抗拒,開始時可每次只撓一下,逐漸地讓孩子習慣這樣的觸覺刺激。
難度設置:——
幫助給予:——

73 按摩穴位(0-1);
訓練目的:促進生長發育,提高抗病能力,保護兒童健康
訓練要求:主要按摩的兩組穴位:1健脾和胃的穴位,如足三裏(位於膝眼下三寸,筋骨外大筋內)和中院(位於臍上四寸)。按摩足三裏可使小兒消化系統旺盛,促進消化吸收;按摩中院則能行氣和血,清熱化滯,健脾和胃,對治療食滯瘀積,腹脹腹痛,便秘腹瀉等常見病有良效。
2是能補腎的穴位,如三陰交(位於內踝高點上三寸,脛骨內側後緣)、二馬(位於手背無名指與小指掌骨小頭之間的凹陷中)及湧泉(位於腳心前凹陷中)。
難度設置:——
幫助給予:——

74 跳數位
訓練目的:增強身體平衡能力及重力感。
訓練要求:用不粘膠剪出大的數目字1-101-20貼到圓形的不粘膠上再地板上,讓孩子從一個數位跨到另外一個數位上,以跨到圓形內爲勝。
難度設置:如果孩子還不懂得數位,可貼不同顔色的數位,然後讓孩子按顔色跳;讓孩子按指定的數位跳或者按單、雙數跳;可玩雙人遊戲,創造出各種玩法,以最終達到終點爲勝。
幫助給予:如果孩子跳躍技巧不成熟,可在開始時握他(她)的雙手或夾著孩子的腋下幫助他(她)跳躍;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遊戲規則,要隨時給予身體或口頭的提示。

75 打保齡球(3-5
訓練目的:發展手眼協調能力
訓練要求:把兒童保齡球放在1左右的距離,讓兒童用黑色的大球擊球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距離可以很近,以便讓兒童容易擊中,有成就感;要求兒童按訓練要求的距離擊球; C 逐個地把球擺在地上讓兒童擊,開始時距離要近一些,5次擊球中有3次通過。
幫助給予:(1)開始時給予孩子大量的身體協助,直至孩子掌握要領;(2)每一次增加難度時都需要隨時提醒、糾正並示範給孩子看如何做。

76 運小球(4-5
訓練目的:訓練手眼協調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用塑膠球拍運送乒乓球,一次放一個乒乓球在球拍上,運到距離2的大容器中。不可以用另外一隻手扶乒乓球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可選用其他非圓形的小物品讓孩子訓練並且把距離設短一點;孩子的技巧純熟以後可嘗試用大的塑膠或布球;使用乒乓球,5次運球中有3次球沒有掉地通過。
幫助給予:無論孩子處於哪一階段的開始階段,都要給予手把手的幫助,要確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遊戲規則以後才增加難度。

77 滑雪(4-6
訓練目的:促進身體兩側協調與計畫動作的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兩腳分別踩著一張紙,當做是雪橇,可前進或後退地踩著紙行走。
難度設置:只用一隻腳踩紙前進;雙腳踩紙前進;赤腳踩紙前進;赤腳踩紙前進或後退。
幫助給予:給予適當的攙扶;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體的平衡和適當的運動。

78 鞋子走路(4-6
訓練目的:促進身體兩側協調及計畫動作的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將兩手穿在鞋子裏,沿著一定的路線或腳印前進或向側邊行走。
難度設置:——
幫助給予:——

79 跳躍(3-5
訓練目的:促進兩側協調及前庭刺激。
訓練要求:在地面上擺放數個小號的呼啦圈,要孩子以雙腳跳或單腳跳的方式跳過所有的圈圈。
難度設置:雙腳跳,並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近一點;把呼啦圈之間的距離放遠一點;單腳跳;單腳跳並連續跳完所有圈圈。
幫助給予:開始時可站在孩子前方,等孩子雙腳落地時稍微扶他一下,幫助孩子保持身體平衡。

80 拍氣球(4-6
訓練目的:手眼協調能力,動作的計畫能力。
訓練要求:把氣球往上抛,然後雙手輪流向上拍打氣球,儘量不要讓氣球落到地上。
難度設置:雙手輪流拍打;在地上設置簡單的“路障”(如玩具或凳子),讓孩子繞過路障拍氣球。
幫助給予:(1)開始時教孩子把氣球拍高一點,延遲下落的時間,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計劃自己的動作和步子;(2)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;(3)提醒孩子看腳下的“路障”。

81 軟骨功(5-6
訓練目的:改善身體概念及計畫動作的能力,並提供觸覺刺激。
訓練要求:用一條粗棉繩,兩端結在一起成一個圈,讓孩子將繩由頭套下去,由腳下拿出來;或者由腳套進去,從頭部拿出來。
難度設置:剛開始訓練時,繩圈可以相對做大一點,容易取出;先訓練從頭套到腳,再訓練從腳套到頭。
幫助給予:提醒孩子不要用蠻勁兒,要學習技巧。

82 搖搖船(5-6
訓練目的:控制迷路張力反射,提供前庭及本體刺激,並改善身體概念及兩側協調。
訓練要求:孩子躺在地上,兩手抱膝身體屈起成球狀,前後搖動二十下,或左右滾動二十下。
難度設置:——
幫助給予:開始時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體或搖不動,家長需要給予身體協助,從側面輕推孩子的肩或臀,示意孩子順著給予的外來力量搖動身體。一旦孩子掌握要領,及時撤消幫助,鼓勵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搖動身體。

82A抱球翻滾(5-6
練目的:提供前庭刺激,抑制頸部張力反射。
訓練要求:孩子躺在墊上,雙手抱著一個排球大小的球,高舉過頭。要孩子由墊子的一端再滾回來,球不可以松掉。
難度設置:3-4下;從墊子一端滾到另外一端。
幫助給予:開始時孩子可能無法呈直線滾動,成人需要給予身體協助,推動他的肩膀或腳,把他的身體儘量推到呈直線的姿勢。

83.糊壁紙(5-6
練目的:提供觸覺刺激,改善計畫動作能力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靠牆壁站立,以身體當做滾筒貼著牆壁滾動,好象在糊壁紙。先向一個方向滾動,然後再向反方向滾動。
難度設置:只滾動3-5下;從牆壁的一端滾到另外一端
幫助給予:提醒孩子注意頭不要碰到牆壁。必要時給予身體協助,如:孩子滾動時離牆壁太遠。

84.壓馬路(3-6
練目的:提供觸覺刺激,有抑制神經興奮程度的作用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仰臥或俯臥在墊子上,用大龍球在其身上滾過去。若孩子喜歡這種壓力可嘗試加重一點壓力。
難度設置:——
幫助給予:——

85.俯臥大龍球抓東西
訓練目的:改善身體協調,強化手眼協調及雙側肢體的平衡控制,促進運動企劃能力。
訓練要求:協助孩子俯臥到大龍球上,保持平衡姿勢。把孩子喜歡的一個玩具放在大龍球滾動時孩子伸手可觸的地方。協助孩子臥在球上前後慢慢滾動,讓孩子探身去摸玩具,必要時可使用會發聲的玩具,以幫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。
難度設置:開始時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離,讓孩子容易取到;逐漸地玩具可以放稍遠一點,並在孩子探身取球時提醒他(她)儘量自己保持身體的平衡。
幫助給予: 1 由始至終的身體協助;2口頭指導或提醒。

86.滾筒式時光隧道遊戲
訓練目的: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以及調節前庭感覺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用腳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裏。
難度設置:A開始時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,可以先培養孩子對隧道的興趣,把球滾到隧道裏,鼓勵孩子爬進去撿球,表揚他/她的勇敢嘗試;B協助孩子雙腳放在前面,倒爬到隧道裏,邊幫助邊給予口頭提示,語氣要輕柔,以免引起孩子緊張而拒絕合作。
幫助給予: 1 由始至終身體協助;2由始至終的口頭指導及適當的鼓勵表揚。

87、隧道滾動遊戲
訓練目的:改善觸覺敏感或不足及身體調節不良的現象,增強前庭系統的刺激和調節,改善視覺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鑽到陽光隧道裏,用手指張開保護臉部,成人則在一旁輕輕地慢速滾動隧道。
難度設置:A開始時成人可伸手到隧道裏撫摩孩子的身體來舒緩他/她的緊張情緒,並且要和孩子說話;B如果孩子有不適感覺,應立即停止並協助孩子從隧道中鑽出來。切莫強求讓孩子呆在隧道裏;C如果孩子喜歡這樣的晃動,可稍加快速度,但要注意孩子的身體、聲音的反應,如有不適,應立即停止。
幫助給予:跟孩子一起鑽隧道;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。

88、平衡台平躺遊戲
訓練目的:調節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,強化大腦和腦幹的知覺機能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放鬆身體,先坐在平衡臺上,然後慢慢躺下來,伸展手腳的肌肉,保持身體平衡。成人則左右傾斜搖晃平衡台,要維持一定的韻律感,以促進孩子的腦幹的功能。
難度設置:A開始時慢慢地搖動;B逐漸地加快速度,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勢和表情的反應;C可讓孩子分別睜眼和閉眼作搖晃,並觀察他/她不同的反應;D還可以在搖晃中做明顯的停頓,先向左傾斜,再向右傾斜,觀察孩子對兩側晃動的不同反應;E也可以讓孩子俯臥著做以上運動。
幫助給予:給予必要的身體觸摸和口頭鼓勵,以調節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增強其信心。

89、平衡台靜坐搖晃
訓練目的:改善身體協調不良,減低肌肉張力過高的現象,讓前庭體系和固有體系的機能感覺不同的反應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坐在平衡臺上,左右晃動身體。
難度設置:A提醒孩子坐好,自己嘗試運用可以自由移動的雙手保持平衡;B以張眼練習10分鐘,再閉眼練習10分鐘,以此來感覺兩種不同的平衡感。
幫助給予:必要時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臺上做這一練習;運用增強和間歇增強的原理來協助孩子完成練習。

90、平衡台互相扶持
訓練目的:改善身體協調不良的情況,對身體協調、觸覺感、前庭體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。
訓練要求:指導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,兩人雙手緊握,互相保持平衡。由於站姿使重力感不穩定,兩人配合的動作對相互合作關係的建立有一定的幫助作用。搖晃時可先練習由指導者帶動孩子,再由兩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搖動的韻律。速度要適中,不要過快。
幫助給予:用誇張的身體晃動動作來帶動孩子,充分調動起孩子的興趣,但速度不要快; 2 鼓勵孩子配合你晃動的速度來調節自己的身體平衡。

91、平衡台站立搖動
訓練目的:改善身體協調,促進反射感覺,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,調整視覺統合。
訓練要求:讓孩子站在平衡臺上,由指導者在台下緩慢搖動平衡台。提醒孩子調整姿勢保持平衡。
難度設置:A可以讓孩子雙手伸展,以保持身軀平衡,並且可以閉眼嘗試不同的感覺,或在平衡臺上緩緩移動身體,以調整不同的平衡反射;B開始時可練習10-20下,習慣到60下時,平衡效果較易發揮;C再逐步練習到100-200下,以加強對前庭固有體系的調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nnie07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